“因为它们不是冲我而来的!”
徐霞客心中暗自奇怪,不是冲周道长来的那会是谁?难道是史姑娘吗?可是看她伤感的样子,又不像。他莫名的回头看了看史至柔。
“就是你!”指了指徐霞客,周道长镇定的说道。
“怎么会是我?”徐霞客以为自己听错了,“我哪里有那样大的本事!”
此时漫天都是绿色的光点,仿佛与天上的星辰连接在一起,明明的是围绕着徐霞客的身边,徐霞客的心里更加纳闷。
周道长坐在旁边的石头上说道:“徐公子,难道你不知道你的五雷令牌有超度亡灵的法力吗?”
“五雷令牌?”徐霞客的头脑中灵光一闪,可是那令牌只不过是一片极普通的玉片而已,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法力?
“这也难怪,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这五雷令牌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好多修道人士临死时都会把自己的法力封在令牌内,你的这枚令牌棱角都已经磨平了,说不定已经传承了数百年,你说它会有多大的威力?”周道长说道。
徐霞客微微一愣,问道:“周道长,我不懂怎么使用令牌,您有办法帮助我吗?”
“这个并不难,”周道长笑道,“不过要取你百根头发。”
“这有何难,”徐霞客笑道,“就是把我的头发全部捐献出来我都愿意!”
“那倒不用,头发是人的灵本,从今后这枚令牌就与你的生命连接在一起,牌毁则人亡,你也愿意吗?”周道长面色凝重。
“什么?我的生命与它连在一起?”徐霞客略一迟疑,转念想到:“生死有命,只要我把它妥善的藏在身边就成了!”当下笑道:“无所谓了,您尽管施法吧!”周道长点了点头,让史至柔到徐霞客的头上揪头发。
头皮一痛,史至柔已经揪下一缕头发,“小姐,你就不能换个地方揪吗,照你这样弄下去,我非得变成秃顶不可!”徐霞客笑道。史至柔扑哧一笑,从各处采集了上百根头发,交给周道长。
周道长接过头发来,说道:“还要取一碗清水来!”
徐霞客忙拿出装水的工具到河边弯下腰取水,果然,那些绿点都跟着徐霞客来到河边,徐霞客伸了伸舌头,“这帮家伙果然是冲着我来的!”
回到大石头处,他把水碗交给周道长,周道长一手握着头发,口中默念不已,然后用火折子把头发点燃,并将头发的灰烬揉碎,放入水碗之中,接着对着水碗吹了几口气,说道:“你把令牌放在水碗里浸泡一会就可以了!”
徐霞客忙把令牌取出来,放到水碗中。
淡淡的黑气从水中缓缓升起,继而变成一朵朵水泡冒出水面,那水泡越聚越多,咕嘟咕嘟的发出响声,直至水碗都跟着颤抖起来,五雷令牌在水底剧烈震动着,仿佛要破碗而出似的。周道长面色微变,他右手做剑指状,指着水碗,水面的水泡被压成了细碎的泡沫,渐渐地消失了,而周道长的脸上却渗出了汗珠。
“好强大是力量!我险些镇不住它!”他喘了几口粗气,说道。
徐霞客欣喜的将令牌取出来,只见五雷令牌好像被清洗过似的,颜色加深了许多并散发着淡青色的光泽。
那些绿点蜂拥而来,如决堤的河水似的,惊得徐霞客慌忙想把玉片收起来,却被周道长拦住了,周道长对着徐霞客摆了摆手,示意徐霞客拿着玉片不要动,瀑布一样的绿芒在徐霞客身前尺许远处陡然消失,便如同被玉片过滤掉了似的,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漫天的绿芒都在面前滤尽,河水哗哗作响,仿佛被禁锢了上百年的灵魂一朝得到解脱,发出的欢笑声。
徐霞客欣喜地收起令牌,却见史至柔正满脸泪水的跪在地上,口中默默祈祷道:“外婆,外公,爹爹、妈妈、哥哥,你们终于得到解脱了,我可以放心了!”她伤心过度,慢慢的瘫倒在岸边。
徐霞客忙扶起泣不成声的史至柔,安慰了好一会儿。
次日,徐霞客与周道长、史至柔分手,前往第三个目标:潼关。
潼关,离华县约九十里,虽然并不是一个大县,却是中国最重要的县了,而且没有之一。
潼关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它与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守卫着这条古道要津的西口。潼关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唐书》载“古为桃林塞”。《左传》也有“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记载。因其守望着崤函古道中百余公里的桃林而又称为桃林塞。
战国时,函谷关成为秦的东大门。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据《通典》记载:“自渑池西入关有两路,南路由回阪,自汉以前皆由之。曹公恶路险,更开北路为大路。”建安时改山路于河滨。当路设关,始有潼关。
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潼关关城始设于汉,在港口以南源上,即杨家庄附近。隋大业七年,移关城于今杨家庄南城北村一带,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形势更加险要。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 就是现在的潼关。 历代各朝都在这里驻屯重兵,主要是因为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写有三吏三别的《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的诗句。
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至于潼关的名字,倒是以水得名。 《水经注》记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
徐霞客不必细翻《水经注》就知道,潼关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如此重要的地点如果郦道元都没有记录全,那么他这本书也就没什么价值了。所以他到潼关,不过是前往洛阳的一个中间站而已。他骑着一匹马,又拉着一匹马,两匹马都是马氏马场的好马,一路前行,九十里路,不到一天时间已经抵达。进入潼关时,还不到申时。
徐霞客看看天色尚早,不由得就想游一游潼关的风景,只是这一带论起风景来却没什么好看的,只有一个太子坟。于是他问明方向,就纵马向太子坟而去。
太子坟的由来是在唐代。相传武则天主持朝政,将中宗皇帝李显贬为卢陵王流放房州。
李显一行从长安越秦岭、过驿栈到陕南。从安康至房州的旧官道上,沿途山高林密,人烟稀少,食宿困难。
途经女娲山时,车马劳顿的他们慕名投宿女娲庙,准备休整数日。没想到途中感染伤寒,李显在庙里一病月余未愈,幸得一小和尚鞍前马后日日伺候起居,天天照顾饮食,事事无微不至,李显方才康复后继续启程前往房州。李显为感谢小和尚,临行前将其收为义子暂留庙中。
李显赴房州后一些时日,蓦然接到圣旨,诏其回宫封为太子。回去的时候李显未经平利取道岚皋。李显后来登基称帝,虽朝务缠身却未忘昔日有恩于己的小和尚,差人快马前往女娲山,诏义子小和尚进宫受封。遗憾的是李显离庙后,小和尚染疾而终。李显遂下诏受封小和尚为皇太子,遵从僧人习俗就近厚葬,故此坟得名“太子坟”。
《新唐书》“则天皇后”一章中有这样的记载:“光宅元年二月,废皇帝为卢陵王幽之……圣历元年三月,召卢陵王于房州,卢陵王至自房州……立卢陵王显为皇太子……”又在“中宗”一章中记载:“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高宗第七子也。母曰则天顺圣皇后武氏。高宗崩,以皇太子即皇帝位,而皇太后临朝称制。嗣圣元年正月,废居于均州,又于房州。圣历二年复为皇太子。”平利是去房州的必经之地,汉白官道途经女娲庙。史记李显的这些经历与“太子坟”的来历相印证。
“太子坟”独居潼关的女娲山之巅,徐霞客在山下寄存了马匹,漫步而上。那女娲山并不高,不一时就到了。徐霞客细看过去,只见这坟的占地规模、形状也与当地丧葬习俗迥然不同。一般而言,当地的坟场占地略大于一张床位,坟头状为大小头,即头大尾小、头高尾低。而“太子坟”成周长约十丈、高约两丈的半圆型,周围用青石砌成,上覆黄土,倒也很是独特。只是,坟毕竟是坟,这坟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霜,已经破败不堪,周围又少游人,徐霞客看着这坟也没什么意思,于是转身下山。
下得山来,已是酉时,徐霞客见路边有一个很整洁的饭馆,于是走了进去,打算吃些东西充下饥,休息一晚,明日就离开潼关奔芮城。进了饭馆,却见里面已经坐了三个人,其中两人背对自己,一人面向自己。那背对自己的两人从衣衫上看明显的很华贵,但又有区别,看起来是一主一仆,而且那主是个年青女子,面向自己的人却粗手大脚,粗布短衣,一看就是本地农夫。
徐霞客本想找个桌子坐下,但看着那女子的背影,却感觉着十分的熟悉,一时有些犹豫。那女子和身边的仆人听得身后有脚步声,也回头来看,三个人同时“啊”了一声。
这女子原来是江小玉,而那仆人,自然就是赵大了。
“你怎么会在这里?”江小玉和徐霞客同声发问。
江小玉咯咯一笑,对徐霞客说道:“你先不要说话。我来说,我来潼关玩儿来啦,潼关的太守是我爹爹的好友,我是昨天到的,要在这里好好儿的玩儿几天呢。你呢?”
徐霞客笑道:“我的经历要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如果简单的说,就是:我是从华县来的,才到。”
江小玉的眼睛都笑的眯了起来:“你的经历很复杂?那可太好了。来来,咱们一起坐,你还没吃饭吧?我才点了菜,你来一起吃,在菜上来之前,咱们一起听故事。”
徐霞客一边就坐一边看向赵大,心中疑惑,不知道江小姐巴巴儿的到这里听什么故事。赵大笑道:“徐公子好,不必那么看着我。江小玉坐在这里等菜无聊,让我找个会说故事的,我就在门外找了一个。”
徐霞客心想这江小玉的性格还真是可爱,只是面前这人就是一个农民,会说故事吗?
江小玉却全不在意,对对面的人说道:“胡三哥,您说故事吧。”
那胡三哥咳嗽了一声,用浓重的陕西腔讲了起来:“西汉末年,奸相王莽篡位,派人缉拿皇室太子刘秀。刘秀当年才十二岁。为逃避追捕,潜逃南阳。一路上王莽的追兵不断,险象环生。”
徐霞客心中暗自赞叹,看起来还真是人不可貌相,这人一身农民打扮,说起故事倒很是文雅,居然能用上“险相环生”这种成语。
胡三哥继续说着:“刘秀为躲避追兵,只能顺秦岭山脚小路逃走,没想到,山路上酸枣树很多,那枣树上弯弯的带钩的倒刺不时地挂住刘秀的衣服。不仅扎疼了手,还影响了走路的速度。这时后面追兵的呐喊声已经隐隐约约地传来,刘秀心里着急,生气地说:‘这酸枣树上就不该有这带钩的刺!’人常说,天子口里无戏言,打那以后,家乡沟塄上的酸枣树上就没有带钩的倒刺了,酸枣刺都是端直直的,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江小玉“哇”了一声,说道:“怪不得这一带酸枣树上的刺都是直的呢。”
徐霞客心中暗笑,心想这事儿只怕是倒果为因了,其实是因为酸枣树上的刺是直的,才编了这个故事的。但胡三哥见江小玉入戏,更是兴奋,继续讲道:“一日,顺着山根小路刘秀好不容易走到潼关南塬上,回头—看,远处尘土飞扬,追兵快到跟前,可眼前是一片平地,该在何处藏身?再—看,有—个人正在犁地,套着—匹马和一头骡子。刘秀说:‘要是我的天下呀,一犁耕下去三尺!’
农夫扶正犁,挥起鞭子,一犁下去,泥块一翻,竟耕下去三尺深。刘秀就势往犁沟底下一躺,耕田的把泥土往他身上一盖。犁地的扶着犁走近了,那马机灵,蹄子底下又是空的,见犁沟里有人,便避开了;可那骡子蹄子本来是实的,又很笨,便踩疼了刘秀!
刘秀低声骂道:‘你这个不生养的东西!’从那以后,骡子就再不会下驹了。这时追兵已离得很近。一只八哥从空中飞过,瞅见了躲在犁沟中的刘秀,便叫着:‘刘秀犁沟!刘秀犁沟!’刘秀气得骂道:‘可恨的八哥闭嘴!’从此八哥不会说话只会学舌。这时,几只喜鹊飞过来了,他们赶紧为刘秀解围:‘喳喳喳,不在这!喳喳喳,不在这!’王莽的追兵看着这一大片平地,也听了喜鹊的话,便调转马头到别的地方追寻去了。刘秀感激喜鹊,随口说道:‘喜鹊真是报喜不报忧的喜鸟!’呐喊声远去了,刘秀从犁沟里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这一回连江小玉听着也有些不对头了,她轻声嘀咕着:“他既然那么大本事,就说一句追兵都不许追了,追兵不就都没了?”
“您说什么?”胡三哥侧过耳朵大声问道,看来他的耳朵不大灵。
“我让您继续讲!”江小玉大声说道。
胡三哥开心的笑了起来,继续讲道:“这时候,刘秀已经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看见了一棵桑树,上面结满水淋淋的桑葚。刘秀美美地吃了一顿,不渴也不饿了,便继续赶路。
到后来,刘秀得了天下,当了皇上,还念念不忘逃亡路上的遭遇。他为了感谢喜鹊,特意拿了一只白玉镯子要给喜鹊戴在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