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车,红强已在嘉峪关市区了。嘉峪关的街面很宽敞,很干净,只是人少。红强的第一感觉就是人少,干净,只有在公交站点才能看见成群的人们在等车,路面上,步行的人没几个,马路上倒是车很多。唉!有钱呀!人都开车了,哪还有步行的人群呀。干净倒是真干净,城市的绿化也搞得好,一眼望去,真是漂亮!眼前的景色真把红强给迷住了,要不是有正事,他真想停下脚步,好好转转呢。真不愧为全省的旅游城市呀,一看,就给人清新的感觉,可比酒泉城和凉州城强多了。酒泉和凉州的街面,就是乱,路窄,总叫人转向,走着走着,就迷糊了。不过酒泉的鼓楼和凉州的天马,倒也是全国有名的标志呢。
不能多想了,赶路要紧呢,红强摇摇头,挡了辆出租车,直奔长城而去。一路的方向他已不记得了,反正再一下车,已到长城跟前了。下了车,是一个正门,前面有个买票口,估计票挺贵的。红强倒不急着买票,看看门口,就觉得和长城乡的城墙差别很大,到底是旅游景点呀!远远看去,城楼巍峨,人群满至,还有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呢。大门左侧,是一个人工湖,湖水不深,湖中央有亭台,一条大方砖架成的小路横插湖中,湖边上也有许多人在游玩,大都是些青年人。顺着小亭望去,便看到了城墙——长城乡的城墙。这下,红强可喜了,沿湖边走了过去,到城墙脚下,一段长约500米的城墙墩伫立在此,城墙跟下有许多青年人,男男女女的,城墙上也有几个,看上去像是逃票的,但都没有成功,上去的,便都又一一爬下墙来,想必墙内有巡查人员在制止。沿墙根走至一沙枣树下,墙面上有几个坑,显然,这是人特意制造的,从这儿上去,显然没有难度。红强顺树爬至与墙面平行的角度,便住了脚,他没有要翻墙入内的想法,他只是想看看墙面的构造与长城乡的是否一致,别的,他没多想。据说这是外围墙,里面才是真正的长城呢。墙面很宽,和长城乡的城墙没什么区别,一米多宽的墙面,平平展展的,只是为防止外人越墙而入,墙面上铺了一层碎玻璃渣。算了,还是买票进去看看吧,里面的城楼肯定很好看。
要的票不多,除正门一张门票外,园内不再要票,只是吃食啥的卖的贵。这些红强倒也不在乎,忍忍吧,等我观赏完了,出了园,好好吃一顿,可不能让我的肚子吃亏呀。忍忍吧,出去了,花一样的钱,吃不一样的饭,嘿嘿。
园内环境很好,花草树木很新鲜,就连公厕也很“豪华”,还是免费的。顺小路走至城楼脚下,红强停了脚,城楼下的大门开着,游客进进出出的,显然,里面有展览品,进去看看吧,到底是些啥?
进了门,迎面是一位老者,神似逼真,3米之外看,还以为是活人呢,但走进了仔细一看,倒像是橡皮之类的材料做成的。红强不禁感叹,古人的构想和创造力真是让人佩服呀!如此逼真的人物,竟也能制造出来。大门左侧,是一个姑娘,相貌约二十三四岁,正在擀面,动作很鲜活,只有那张面是用白纸做成的……嘿嘿,有意思,真有意思。
第十五章--游嘉峪关长城
出了大门,旁边是一个侧门,进去了,是几个官员在谈话,依旧是橡皮人,依旧很传神。还有几间屋子里放着一个卧床的病人和烧火的老者。听身旁的游客在谈论,好像有什么霍去病之类的字眼,啊!那就是霍去病?卧床的病人是霍去病?红强有些惊喜。听同班张掖的同学说起过,霍去病的墓就在张掖境内,前几年才被国家移走的。呵呵,这就是霍去病?!橡皮人倒是很逼真,也不知相貌相似度怎么样?要是相貌也像了,那可就太好了,霍去病,一代英豪呀!对了,听酒泉当地同学说,就连酒泉城的地名也都是因霍去病起的呢。听说当时霍去病击败匈奴后,汉武帝赠御酒一坛,犒赏有功的将士,但只有一坛酒,酒少人多,霍将军便把整坛酒倒于泉中,与将士们共饮,所以才有了酒泉之称。
走至长城脚下,红强立了足,抬头眺望,城楼上游客满至,城墙真高啊!大约有五层楼高。红强不禁为之感叹,古人的智慧总是令人叹为观止。无法想象,当时这样一座雄伟的建筑是如何拔地而起的?红强的脑海里又浮出了园林老师的话语,他又想起了金字塔……古代,真是一个琢磨不透的王朝,各国的建筑物都是如此宏壮,让人想不通,真想不通。
嘿嘿,这么高的城墙,上去了,肯定是另一番风趣呢,不看了,上去再说。急步登上城楼,红强突然有些激动了,他的眼角湿润了,嘴角也不由抽搐了几下,但他还是强忍住了。不到长城非好汉,说得真没错呀。上来了,远处的景致一览眼底,登高望远,登上长城,那更是远不可及,激情难咽。擦擦眼角的泪花,红强沿走道走着。城楼上人很多,最显眼的就属四个外国人了。外国人的个子高,站在人群中很显眼,再者就是他们的举止了,一对夫妇在城楼拐角处站着,另外两个在对面,一个在拍照,另一个观望着,拍完了,三个人又站到了一起,表情很丰富,话语也多,但红强听不懂说的啥,外国话,红强最头疼了,但从他们的表情来看,定然是在夸赞,其中有一个词是“butiful ”,别的不懂,可这个词红强能听懂,“美丽”的意思,呵呵,虽是指着相片说的,但红强能感觉到,不光是相片的美,更多的还是城楼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