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你让李成明送的信呢?”王仁斋继续问道。
“我来了个将计就计。我那信是写给一团团长袁德胜的,我在信里写道:据截获的敌信判断,?本良部不足三百人在回头沟附近出现;我马上带队伍前去阻击敌人,让一团在上午十点前赶到。?本良知道;把一团,三团和你们游击大队加起来有六百多号人;有了这六百人,我能不去会他吗?因此他信以为真,果然到回头沟设伏去了。结果让我们顺手牵羊,抄了他的老窝。”
“原来是这样?我敢说此刻邵本良在大发雷霆。哈哈!”王仁斋笑道。
“是啊!哈哈!”杨靖宇和李红光也笑了起来。
进入冬季后,游击队的行动受到了很大限制;大雪封山,一旦出动,会给日伪军留下脚印。邵本良,廖弼臣天天进山围剿,都被落了空。逐改变了策略封锁了进山的
各个沟口,在重要村屯、桥梁、要道都设下岗哨昼夜把守;并派出大批密探进山侦察。
独立师在柳河县的大北岔、闹枝沟,金川县的回头沟、大荒沟,临江县的珍珠门和通化县的哈尼河、?蛄河之间声东击西,寻机歼敌。游击大队也只派出少数侦察员观察敌情,大部分散在各地抗击敌人的围剿。杨靖宇、李红光带领师部警卫连和三团一部
在大荒沟一带活动;曹国安率领三团大部进入临江县,王仁斋的游击大队仍然活动在大北岔,闹枝沟附近。
这一天,王仁斋把队伍交给两个连长蔺秀义和乔荫堂;自己带着警卫员朴相根来到大荒沟杨将军的驻地。刚到师部驻地,杨将军的传令兵孙宝田(又名孙振祥)吃惊地说道:“副官长,刚才师长还叨咕(念到)你呢?这么快就到了?”
“奥,师长说什么了?”王仁斋笑道。
孙宝田戴着一顶狗皮帽子,冻得直跺脚;“那是你们首长们的事,我哪知道。”说着,从王仁斋手里接过了缰绳,领着朴相根向窝棚后面走去。
“对我还保密呢?小鬼。”王仁斋说着走进了将军的窝棚。
杨靖宇将军独自坐在窝棚里看书,看到王仁斋进来,合上书说道:“我寻思着你这几天会来的,果不其然。”说着指了指铺在地上的茅草,示意他坐下。独立师的窝棚都是临时搭建的马架子,没有火炕取暖,地上铺着厚厚的茅草;比外面强不了多少。到了晚上大家穿着棉衣棉裤,裹着破被大衣挤在一起,用身上的热量抵御严寒。实在不行就在窝棚里生一堆篝火,围着圈烟熏火燎地眯上一会。在龙岗山密林里到处可以看到这种简易的窝棚。
王仁斋坐在将军的身旁,搓着手说道:“好冷啊!师长找我有什么事啊?!”将军卷了一个“蛤蟆头”(一种野生的草,抽起来有烟草味)点上,缓缓问道:“部队的情绪怎么样?”。
“还好,成天东躲西藏的有一点厌倦情绪,都想下山闯荡闯荡。”
“是啊!别说是战士们了,我也想下山大闹一场啊!”将军刚说到这里,参谋长李红光,政治部主任高国忠和三团政委曹国安走了进来。曹国安把狗皮帽子一摘,看到王仁斋在这,说道:“你倒是够快的呀!啥时候到的?”说着一屁股坐在茅草上冻得直搓手。李红光、高国忠随即也抓了一把茅草垫在屁股底下坐了下来。
杨将军看到人已经到齐了,就说:“好了,二位都到齐了,参谋长你就说说吧!”
“好吧!”李红光往前凑了凑,对二人说道:“日寇为了加强在满洲地区的统治,加紧了铁路,公路工程的进展。被抓去筑路的劳工们,顶着寒风、冒着严寒、在工地上冻得瑟瑟发抖,苦不堪言。日伪军认为我们独立师销声匿迹了,气焰十分嚣张。师长认为大部队行动仍然很困难,逐决定采用小股分队主动出击,解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到敌后搅他个天翻地覆,让鬼子不得安宁。”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指了指身边的高国忠继续说道:“师长和我俩研究了一下,三团对通化、八道江一带比较熟悉;就负责龙岗山南麓,在哈尼河、?蛄河、八道江一带开展活动;游击大队继续负责龙岗山北麓,在三源浦、五道沟、孤山子一带骚扰敌人。你们看怎么样?”
“没问题!”王仁斋,曹国安几乎同时回答。
“那么好!希望你们详细侦察,周密部署,既要保存自己又要有效地打击敌人。我们抓紧时间行动,让劳工们早一点看到希望。”说到这里,李红光看了看身边的政治部主任高国忠。
高国忠接着说道:“师长认为;我们不是去成建制地消灭敌人,当然了,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我们的出击,不断骚扰敌人,使其顾头顾不了腚,扩大游击区和我军的影响。”
“总结起来三句话。”杨靖宇接过话茬说道:“一;深入敌后,不断地骚扰敌人,惩治汉奸,解救苦难的劳苦大众。二;破坏交通,通讯和其他重要设施,扰乱敌人的进攻部署和经济掠夺的步伐。三;通过我们的行动,显示队伍的存在,让劳苦大众看到抗日救国的希望。我送你们一个法宝:遭遇敌人快打,打完了快走,队伍集中要快,
分散也要快;这是‘四快’。地形不利不打,不击中要害不打,代价太大不打,损害太大也不打;这叫‘四不打’。那么怎么打呢?你们都有一整套应敌的办法,各自安排吧!”
“是!”王仁斋、曹国安立刻站了起来,和杨靖宇、李红光、高国忠握手言别;各自返回了驻地。
(25)
25-27
柳河县大泉眼村有一支抗日武装,全部是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少年组成;他们平时分散在家,一有行动马上集合起来。贴标语、传情报、给游击队放哨带路,被誉为红色少年连。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进入柳河后,少年连被编入独立师游击大队。在杨靖宇,王仁斋领导下与日伪军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连长杨永林调入主力部队后,游击大队一连十八岁的年轻排长李明翰继任了连长。这些孩子虽小,但斗争经历却不短,经验也很丰富;按照杨靖宇将军的话说,少年连就是中国的希望,将军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