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着话,李成明把队伍分成了三伙,一伙观察敌情,一伙看守伪军;自己亲率两个机灵的侦察员和车老板们攀谈起来。结果经他一调查,乡亲们都是财主家里车把式;于是六十三匹马,全部没收。
李成明跳上马车一看,装的全是棉花、布匹和粮食;他高兴地跑前跑后,带着那些车老板和战士们往马背上驮运物资。
过了一会,北面响起了密集的枪声,看来程国钧他们遭遇到了敌人。王仁斋刚要派人前去察看,柳万熙和仪兆祥带着队伍赶了过来。他迎上去问道:“程团长呢?”
柳万熙气喘吁吁地说道:“师长;我们刚过永陵镇就听到这里密集的枪声,我想
你们已经追上了车队就急忙跑步赶来。不想与赶来增援的伪军遇了个正着;结果,双方混战在一起。不得已,程团长留下一营阻击敌人,我和仪教导员带着独立营和二营赶了过来。”
“好!这些物资都是宝贝,一点也不能留给敌人;你马上组织队伍抢运。”
“好吧!”说着柳万熙带领战士们参加了搬运大军。
王仁斋转向李成明和仪兆祥说道:“李营长,马上派人去通知程国钧,立即向红庙沟一带转移;我们在那里会合,在图打算。仪教导员,你对这些伪军进行教育后,就地释放。”
“是!”李成明,仪兆祥分头行动起来。
约过了半小时,负责观察敌情的侦察员跑了过来,他走到王仁斋跟前说道:“报告师长;横道河方向约有伪军二百余人,正向这边赶来,大约半小时就到。”
“好!知道了,继续监视。”王仁斋转过身来,向正在卸车的李成明喊道:“李营长,你带着侦察连前往横道河方向阻击敌人;记住了,不要恋战,坚持半小时后向红庙沟方向转移。”
“是!”李成明应声而去。
第三团和独立营一部共一百六十多人,连同八十多匹战马;在柳万熙的率领下,带着缴获的物资进入了树林。伪军蹲在路边,傻看着这些突如天降的队伍,转眼间把二十一车物资搬了个精光。仪兆祥对他们说道:“各位,怎么样?叫‘三木’的那个鸟将军,不是天天喊着要消灭抗联吗?结果怎么样?赔了夫人又折兵;就连邵本良都没有逃出抗联的手心。你们跟着小鬼子讨不到好,还要落下一身骂名,这是何苦呢?愿意跟着抗联打鬼子的,欢迎留下;不愿意继续当兵的,现在就放了你们。”说到这里,还真有几个愿意参加队伍的,仪兆祥把他们编进独立营;其他人发了两块大洋,就地释放。
释放完这些伪军,仪兆祥和负责看守的几个战士跑了过来。王仁斋迎上去几步,轻声说道:“仪教导员,你率领警卫排负责殿后,我们在红庙沟会合。”
“是!”仪兆祥说过,带领警卫排隐进了树丛。
王仁斋跟随最后一批搬运的战士走进了树林,当队伍赶到红庙沟时已经是中午;担任阻击和殿后的李成明、仪兆祥都先后回来了,单不见程国钧的身影。王仁斋对李成明说道:“李营长;程国钧他们一定遇到了麻烦,你带领骑兵速去接应,然后秘密向荒山咀方向转移。”
“是!”李成明率领三十多名骑兵向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王仁斋转向柳万熙和仪兆祥说道:“柳主任、仪教导员;我们已经摆脱了敌人。”说着指了指右手的一条山沟:“我们沿着这条沟转移,然后赶到荒山咀秘密集结,再行休整。我们三人各带一部分人马,从不同方向秘密潜入,不能给敌人留下蛛丝马迹。”
“是!”柳万熙,仪兆祥应声回答;三人分别带领一部分人马,走向不同方向。三支队伍拐了几道弯,傍晚时分先后赶到了荒山咀。到了荒山咀,始终不见程国钧和赶去接应的李成明他们。直到第二天清晨,程国钧和李成明他们才回来。
见到王仁斋后,程国钧说道:“妈的,我们在永陵镇南面被敌人粘上了,费了好大劲才甩掉他们;结果在赶到红庙沟途中,又遭遇了另一股伪军。两次战斗,我一营损失了一半;还多亏李营长他们及时赶到,好歹把队伍带了回来。”说过,一屁股坐在地上,显得很沮丧。王仁斋说道:“老程,回来就好!我们在这里暂作休整,再时机而动;这次战斗,我军收获不小,你老程和一营功不可没。咱们在这里休整一段时
间,再见机行事吧!”
红庙沟截击敌人的车队后,王仁斋、柳万熙、程国钧等带领队伍,在荒山咀一带进行了休整,解决了部队的过冬问题。要说收获最大的还数独立营,近九十人的队伍全部配备了马匹,真正成了骑兵营。
(45)
进入十一月;杨靖宇将军从通化赶到桓仁县,在荒山咀召开有军部领导人和第三
师负责人参加的会议。杨将军认真总结了第一次西征的经验教训,决定把第三师改编为骑兵师,趁敌不备,迅速突向铁岭、法库一带;利用辽河冬季封冻之际,西进热河,进而打通与关内的联系。杨将军语重心长地说道:“同志们,关东局势日趋严重,仅靠我们抗联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北上红军和全国的支持。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行动,也许可能再次失败;但只要打通了与关内的联系,抗联各路军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抗敌斗争,形势会向好的方向转变。而打通关内联系的任务又非我们第一军莫属;因此,希望你们抓紧改编,抓紧训练,抓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