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娘子去!看新娘子去!新娘子长得多漂亮!杨家湾还挑不出几个来。”男妇老少把洞房前后的门窗围堵得严严实实的,早在洞房内的乔金娇笑得像茶籽包一样,端起大圆盘,将糖粒子大把大把地往门口窗门砸……
婚宴酒席更加体面,十大碗都是荤腥呢。
山里人办酒宴,称作办“十大碗”。先前的“十大碗”,无论家庭贫富贵贱,都是清一色的十碗菜,而且十有其六是小菜、豆制品做主料,荤腥罩子菜盖面。乡亲们对菜谱都能倒背如流。荤素大杂汇,粉条豆腐丝,白菜黄豆腐,红椒炒鸡丁,酸辣红薯粉,扣碗坨子肉,干笋炒鸭丁,青椒豆腐皮,芹菜煮鱼片,青菜豆腐汤。宾客关注的是头碗和主菜。头碗下面填满米坨子、面团子,体面的放一些木耳香菇肉骨头,面上用的是鸡蛋片和猪肝片,鸡蛋是煮熟的,剔出蛋黄,一个蛋白切开四片,八片蛋白、八片猪肝相间围成一圈,顶端罩上一颗加了官珠红的八瓣肉丸子,俨然就是清朝官员的“红顶子”。头碗菜的份量要足,都兴海碗,宾客都是饿着来吃酒的,要填肚子嘛。第六碗为主菜,下面是一十六坨瘦肉,上面是一十六坨肥肉。出主菜时相当隆重,菜碗上罩着一个碗,爆竹不响,主家不来打招呼,是不能揭开罩碗的。爆竹响过,主人带着提了酒壶、夹着纸烟的帮手,由上至下,一席一席地打招呼,斟上一轮酒,每人发两根纸烟,宾客这时才能揭罩碗吃肉。每人四坨,肥瘦各两坨,没有来人只顶席位的,由陪客者夹放在“空”碗里,所有吃剩的菜都分完,汤水也不留。陪客一般是村里、族里有知识、有名望的长者,坐在八仙桌的首席对面。每上一碗菜,陪客者先点着筷子招呼客人随便吃,自格却用筷子画个圈,将罩子菜夹走了,留下的只有粗俗小菜了。故而山里人既尊敬陪客者,羡慕陪客,背地里又鄙视这些头面人物,骂他们饿鬼、丑鬼、吝啬鬼!
杨孝钕与柳腊梅结婚宴席,让宾主们耳目一新。
八仙桌上中碗取代了大碗,细碗取代了粗碗,荤腥取代了小菜,乡亲们称之谓“十碗荤”。更为显眼的是,厨师堂官走杂什么的,全是杨柳土菜馆的,等于这场喜酒就是在餐馆里办。酒席还点了一道水煮团鱼的野味,一道清蒸虾公的海味,还有一道米粉鹅肉,听说这都是在辣妹子的要求下增加的,于是十碗荤变成了十三碗。杨家湾之前有人对总支客忠义老皇帝提出过异议,好事成双,怎么配了个单数?在外国,“十三”的数字不吉祥呢。还有就是那几道菜,从古至今,狗肉都不上普通席面,只能用脸盆装到一边去吃,眼下倒上了喜事的酒席,而且还是红喜事的宴席。结婚宴席上摆团鱼,不是在骂新郎公乌龟王八蛋吗?再就是虾公,多不吉利呀,以后养的崽女健全健康倒无话可说,要是出现半点差池,还不怨死了结婚宴上摆的“瞎子”?还有那些配料,新郎新娘还没有圆房,就在之前的主餐用上了花生枣子姜什么的,不是让人误认为新郎新娘不守规矩,偷吃了冷饭,怀上了毛毛呢?那么,这就不是办的结婚酒,而是因为“早”生、而且是“花生”了,办的是满月姜酒呢。忠义老皇帝也存在同样看法,便悄悄与陈玉秀商量,两位长辈立即找到杨孝钕问明情况。杨孝钕听后先是随口道:“嗨!只要亲朋好友吃得尽兴、喝得痛快就要得,管他么格规矩不规矩。”立刻觉得三板斧吓不倒母亲,更改变不了两位老人家的看法,便转为笑脸道:“干爸爸!妈妈哎!眼下要看新书了。我讲给你们听吧,团鱼就是团团圆圆,年年有余;狗肉就是‘够’‘有’的意思;虾公代表海鲜,虾公最好的是龙虾,龙下了水,才能翻江倒海,前途不可估量呢!至于那些花生枣子姜什么的,我们本来就不是么格黄花闺女黄花崽了,还顾忌么格‘吃冷饭’、不规矩的事呢?再说,早生贵子,生一对龙凤双胞胎,早办一场体面的姜酒,不正是妈妈您老人家早就盼望的事情吗?”杨孝钕这一番胡编乱凑的道理,倒让两位老人家无言以对了。陈玉秀也觉得不无道理,反正嘴巴是两张皮,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强,先前是这样,眼下也是一样。只是对菜的碗数依然不通,便黑着脸说:“那……菜数还是要按老规矩办,十碗就是十碗,莫要节外生枝。”执意要取消临时增加的三碗菜。杨孝钕摸了摸脑壳说:“妈!十三才是吉祥数呢!我们屋里应该‘要上要上’了嘛。单数更加吉祥,更是您老人家日思夜盼的希望,双数为阴,养的是闺女,单数为阳,先是养伢崽呢。干爸爸!您说说,书上是这么写的吗?”忠义老皇帝捋着花白胡须,来回瞧着两娘崽的脸色,一默神,眼下世道确实不同了,十大碗不都是荤腥了吗?那个不喜欢吃好的呢?况且记名崽编的这一套完美无缺,也算是吉祥的预兆,千万不能撞了好运气。因此,他也顾不上许多陈年旧规矩了,主人家讲怎样就怎样,支客先生能够巧妙地把事调和圆满,皆大欢喜就算万事大吉了。于是他对陈玉秀说:“倒是钕生讲的这个理,《易经》上也是这么写的。先前办酒是‘十大碗’,十是双数,更是齐头数,好事成双,十全十美。眼下生活提高了,酒席升级了,人也就跟着要升级,而且要连升三级呢!到明年,钕生升了爸爸,腊梅升了妈妈,老弟嫂你就由妈妈变成了奶奶呢!”说得陈玉秀心花怒放,喜笑颜开,连连说道:“那就好,那就好!升,升,升官发财!开子发孙!”就这样,满堂宾客吃着异常丰盛的宴席,主家来敬酒时,又多了一些“添福添寿!添丁添财”的祝词。宾客们不停地敬酒劝菜,不休地拉扯家常,礼貌多了,斯文多了,欢声笑语多了,似乎仅仅是聚会,并非为了吃喝。宴席将散,每碗菜剩余过半,也少有见人分菜带回家了,看来都是饱客。好得总有些好兴者喜欢猜拳打杠子,不然的话,那些美味佳肴真不晓得怎样处理呢!
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