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元璋或者朱棣规定的藩王不奉诏不得进京,在我看来并不是对藩王的桎梏,反而让这些藩王得到了一些解脱。不去就不去。做过王爷的人都知道,被皇上惦记并不是一件好事,最好让京城那位九五之尊把自己给忘掉,让自己在自己这片天地为所欲为最好。
这几天,京城好不热闹,从老祖宗朱元璋时期封的藩王到光宗皇帝的兄弟都奉诏入京,一时间,整个京城成了王爷的天下,你出门走进一条巷子,巷子里有一个暗娼,你就能碰到一个亲王,郡王什么的。
就好比在后世,北京城随便一个厕所里你就能碰到一个大学生一样。
这些不事生产的,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朱家人,一个个在吞噬着这个我们的大明帝国的基石。我对这些藩王没什么好感,虽然说三百年前,我们来自于同一个男人的身体内,但我一点也没有产生亲近的感觉。我总是想,朱元璋为什么要生那么多的龙子龙孙,如果让他知道自己的后代成了大明帝国的拖累,他一定想在某个晚上把那玩意射到墙上去。
经过三百年的发展,朱家子孙还真的遍及天下,从这次这些藩王来京的阵容就能发现。这些王爷除了让女人受孕外,好像无事可做。在这样发展下去啊,整个大明王朝的子民都成了朱姓。都成了剥削者,谁来从事生产。
所以,我闭门谢客,不论什么藩王来拜访,我一律不见。
我一个人在自己的天地里自娱自乐,理他们作甚。
不过,我忘了一个问题,这些藩王这次集聚京城所为何来。难怪那天我能在香山遇到朱常汶,感情他爹,那个潞王是得到了皇上的圣旨,他肯定也是跟着来看热闹的,毕竟那些初封的藩王才在北京城生活过,二代,三代都基本上很少来北京城了。在他们眼里,北京城一定是一个闪着金光的地方。
那个在皇帝宝座上坐着的人一定是那散发着光芒的红太阳。
我当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关键是我并不想知道。反正,作为一个王爷,既然是天底下所有王爷的聚会,肯定不会少了我一份。
而且,我还不知道是好事坏事呢。不过,我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件好事。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现在国家欣欣向荣,一片祥和,皇上召集这些王爷进京肯定不会想到一网打尽。那么正经的事情完了过后,皇上一定会赏赐这些王爷。我当然也会有份。
到了正日子,我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天所有的王爷都集聚在太庙,祭祀太祖295岁诞辰。
原来今天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生辰。295年前的今天,太祖呱呱坠地。就我所知道的是,太祖皇帝早先一家都是老农民,后来我们伟大的太祖皇帝饿得找不到吃的,就去当乞丐,要饭。那个时候的凤阳可能真的是饿殍遍地,是什么样的奇遇让我们的太祖皇帝挨过了那段随时都有可能挂掉的岁月。
然后就是当和尚,这可能是历史上除了释迦摩尼,唐玄奘外,最知名的一个和尚了吧。当和尚的人很多,但当了和尚有当皇帝的人不多。
再后来,朱元璋就拉起大旗造反。
生为农民,带领农民军造反,建立的却依然是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任凭他再精明,他也没有跳出这个历史的局限。
他何尝不会总结历朝历代的经验,所以,他以最大的热情鼓励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多多繁衍后代,以朱姓为核心,以太朱元璋的子孙为核心,千秋万代霸占着神器。
虽然秦始皇只有一个,但每一个中国的皇帝都幻想着自己也是始皇帝,然后一世,二世,乃至万世。自己不能万岁,至少要让自己的王朝万年绵长。
皇帝不能是孤家寡人,那么就很有必要让这些朱家子孙团结在皇帝的周围,为巩固大明的江山而贡献力量。
只是最后的事实总是事与愿违。就我的感觉而言,这些大明的各路藩王其实对明朝的延续没有起到任何一点作用。相反,他们成了明朝朝廷的负担,而且越来越沉重。
想想,光是我一个信王,年俸就是一万石。当然,这是正式的收入,还有很多非正式的赏赐,这些东西从哪里来,我自己当然是生产不出来的。那还不得是那些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
后世是工业社会,据说平均没30个人养一个不事生产,不产生价值的官僚资产剥削阶级,我们那些工人都喊受不了,税赋太重,更别说,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力都极其低下的大明朝,几千万劳动人口养活几十万的官僚队伍,还得养活几十万的地主队伍,还得养活几十万的各路亲王,郡王。
整个祭祀活动我就记住了一点。皇帝宣布大赦天下,各类罪犯罪减一等。
我们这些很多和皇帝同辈的,甚至是皇帝叔辈的王爷,都赞美皇上仁爱,祝福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想到这个大赦,我不知道陈良训是倒霉还是运气好。如果大赦天下所有犯人的话,陈良训会不会也会得到圣恩,也就让他回家著书立说了事。可他却被提前释放了,但身份却成了奴仆。
不过,陈良训犯的罪,皇帝的自由裁量权很大。即便没有大赦,皇上要判他死刑,他就得死,要开恩说他什么事都没有就放他回家也是金科玉律。陈良训呆在牢里,纯粹就是在拿自己的性命赌博,赌赢了,官复原职,甚至加官进爵,赌输了,也就搭上自己一条命。
我不知道这条大赦令能给天下多少家庭带来快乐,但以太祖生辰的名义笼络天下人的心,我哥这招出的还可以。
虽然实际效果无从检验,但态度是要表明的,那就是我们皇上爱民如子,就连犯事的那些犯人都一视同仁,可见皇上也明白那个道理,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虽然说,太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老人家一手开创的家国天下,可还在自己手里延续着。
所有朱家子孙都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