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夫人被吼得一愣一愣的,迟迟都没有回神。
等她回过神,苏云柏早就离开了晨辉院。
离开晨辉院后,苏云柏又径直去了折枝院。
他去时,苏云烟还在装晕。
待他走后,紫苏才悄咪咪趴在床边,轻声唤着苏云烟,“小姐,大少爷走了,你可以醒来了。”
紫苏早就发现苏云烟是在装晕了,可方才苏云柏在,她也只能装作一副担心的模样,好帮苏云烟把其他人糊弄过去。
听到紫苏的声音,苏云烟的眼皮动了动,似是悠悠转醒,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寒光。
“小姐,你没事吧??奴婢都要担心死了!!”紫苏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但苏云烟心里想的事情太多,她眼下无暇安慰紫苏,简单解释了一下,而后便是叮嘱。
“不管谁问你,你都要说我是因为太累了所以睡着的,关于迷晕一事不能跟任何人说。”
紫苏大抵明白此事的严重性,对于苏云烟的叮嘱自是忙不迭地点头。
此后几日,相府各方收到的消息都是苏云烟以为自己是太累了,才会吃着饭就睡着了。
老夫人和苏云柏着实松了口气,一边派人送礼安慰着,一边又让府中下人对此闭口不言。
京中因三皇子回京一事,有人喜,自然就有人愁,而其中最忧心的便属太子一人。
东宫,太子书房。
陈家听闻太子为了三皇子整日茶饭不思,冥思苦想了多日,终是让他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今日特意来与太子商量。
陈大学士不好出面,就派了陈元平来递话。
“殿下,家父最是明白您心中所想、所忧,故而让我前来献上一计。三皇子治水有功,已然是不争的事实,您再想拿此事做文章必然是不可取的,也不值当。与其盯着治水一事,您不如另辟蹊径。家父觉得,您可以上书,以克己复礼为名,主动减少东宫的各项用度。眼下江南刚过了水患,正是用银子的时候,您此举,定能荣获圣心,博得爱民如子的好名声。”
自古以来,发生天灾,都是诸皇子争相立功的好机会。此次治水的功劳被三皇子抢先了,可太子一方仍可以分一杯羹,且皇上还会赞不绝口。
太子听后,思虑再三,觉得陈元平说的计划可行,第二日上朝时,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提了出来。
一时间朝堂上都是赞同的声音,还夹杂着对太子的赞扬,竟将三皇子治水有功一事给压了下去。
第72章第七十二章心事
皇帝任底下嘈杂了一会儿,才沉声开口,“太子,这真是你自己想的主意??”
面对皇帝的质问,太子却松了口气。因为这一点陈大学士也早就想到了,连该怎么回答都替他想好了。
“回禀父皇,儿臣惭愧,这个主意并不是儿臣第一个想到的。因前些日子从江南逃往京城的难民在逐渐减少,儿臣便猜到是三皇弟治水有方。可江南安稳后,仍有些难民不愿回去,儿臣命人查探了一番,才知道他们是觉得家乡经水患后难以再维持生计,且他们身上也没有足够的盘缠能回乡,就想着在京城谋生。正是因为难民们的话,儿臣想到了赈灾需要大量的银子,这才有了方才提议。若真论起来,儿臣的确不算第一个想到这个主意的人。”
太子这段长篇论调另皇帝大吃一惊,眼里难掩惊喜,“好啊,真不愧是朕的儿子,你能想到这些,又能以身作则,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皇帝一开口,不管是不是太子阵营的人,都只能跟着夸赞太子的盛举。
而听到那些奉承的话,太子却更加的谦虚,“谢父皇夸奖,儿臣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着实算不得有功,不如三皇弟,他治理水患辛苦良久,儿臣斗胆,请父皇好好嘉奖三皇弟。”
“老三的赏赐朕自是记得,你也不必过谦,你们兄弟二人都是好样的,朕通通都要嘉奖!!”
闻言,太子和三皇子双双跪地谢恩。
因着陈家献计有功,太子对他们明显又亲近了一些。
苏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原先的计划暂时实施不了,他干着急也没用。
江南水患得到治理,影响最大的其实当属京中的丝绸生意。
苏云烟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故而在丝绸价格回落,大多数店铺亏损严重时,她的浮生阁却相安无事,甚至靠着成衣和那些小饰品赚了个盆满钵满。
“小姐,您当真是料事如神呐,多亏了您,咱们浮生阁才免了这次丝绸价格回落带来的损失。”
路忠已经是对苏云烟佩服的五体投地了,句句不离赞扬,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侥幸罢了。你也别把我说的那么神,否则哪次我的决策失误,带来了更大的损失,你还不得骂死我。”
“怎么会,小姐说笑了。赢是您的,输自然是我的,再不济,不是还有公子吗??”路忠瞥到正在上楼的某人,便坏心眼地调侃道。
而此时苏云烟的脸已经红了,正一脸嗔怒地瞪着路忠,“我可是老板,你小心我……”
“小心你什么??”
路至铮刚来就听到苏云烟竟然在放狠话,不免感到新奇。
苏云烟本来就被路忠调侃的羞红了脸,再被他一瞧,更是撇过头不肯看他们了。
路忠笑够了,才又开始说起了正事,“小姐,您上次画的那批成衣和饰品都已经卖光了,生意特别好,有的老顾客还问什么时候会再有。”
“这个我仔细想过了,经过两次试水,足以证明成衣和饰品很受顾客的欢迎,也很有市场,而且在京城,只有我们一家有,算是浮生阁的特色。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把这个特色继续下去,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商业链。我们甚至可以支持定做,另开一间分店。”
苏云烟谈起生意来,浑身都像是在发光。充满了自信,很让路至铮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