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充值、订阅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客服帮助您解决。客服QQ。

正文 第10章

作者:仰望山村|发布时间:2024-12-20 05:30|字数:1980

  “就是占了点地头,是我没沟通好,放心,我尽快解决。”刘振东看向豆芽问道:“刚回来啊?”

  “回不回来,关你屁事儿啊?”豆干叔骂了一句。

  当年豆芽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刘振东班里排名第一,豆芽排名第二,在村子里颇有金童玉女的称号,可惜刘振东考上了大学,而豆芽忙着恋爱却名落孙山,临走的时候,刘振东跟她说,自己上完大学就回来娶她。

  豆芽出去上了班,第一年暑假,她没等到人,刘振东说在外面打工,第二年过年见了一面,大家好像没那么多话了,只是呆呆的坐着,生疏的像是陌生人。

  刘振东也感觉出距离,打电话太贵,就提议互相写信,豆芽打着工,一封接着一封的信飞往大城市的大学里。

  有时候里面还会带着几张钱,那是她的精神寄托。

  刚开始刘振东回信很积极,随着学业开始繁忙,校外打工挤压了所有的时间,豆芽已经记不清自己最后一封信是什么时候,只是等啊等,等他毕业,等他回来。

  可是最终等到的不是回来娶自己,而是他结婚的消息,半年后豆芽嫁人了,相亲认识的,只见过几面,对方条件算不错。

  今年,豆芽男人出轨,彻底将她踢出了家门,失去了家,失去了孩子。

  一瞬间往事涌上心头,刘振东感觉自己对这个村子亏欠了太多,问道:“现在挺好的?”

  “还行吧,一个人也算是潇洒。”豆芽看向自己的爸妈叔叔舅舅,开口道:“刘总回村做点事儿,这是好事儿,地头打了井,浇地也方便,就不计较这点损失了。”

  “你别管这些事儿,回家去。”豆干叔忍不住道:“我还治不了他?这回落我手里了,让他好看。”

  “爸,你这是干啥啊?这都多少年了。”豆芽叫道。

  刘振东听出来,豆干叔一家还对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开口道:“我当年年纪小,对于一些事情考虑不周到,时隔这么多年,我还想给二老道个歉,也给豆芽道个歉,对不起,辜负了你!”

  豆芽听到这话,瞬间红了眼眶,忍不住用手擦拭了眼泪,哽咽着拉扯爸妈说道:“回家吃饭,走走走!”

  夫妻二人看到女儿哭成这样,也没心思闹腾了,众人往回家走。

  晌午的烈日晒的人心头发慌,刘振东叹了口气,朝着施工人员道:“从现在开始,不管在谁家的地头打井,都要让他们签一份儿意向书,工作还是要规范一点的,要不然容易出岔子。”

  第7章第七章

  半坡村并不大,按照村里人的话说,村东头放个屁,村西头都能听到响儿,豆干叔跟刘振东闹腾的事儿已经全村皆知,豆芽回来的事儿更是一颗深水炸弹。

  当年豆干叔一家因为这件事儿没少跟刘振东父母争吵,甚至在村里小卖部门前打过一架。

  晌午时分,刘振东回了村委会,前几天舅舅伯伯几个人回来想劝劝刘振东,看他已经把钱投了进去,整个人晒的犹如老农民一般,都不再多劝,顺便把爷爷也接走了。

  这是家里人对他无声的抗诉,爸妈也曾给他打过几个电话,让他先弄厂子,就算不为家里这些人着想,自己当老板也比在村里遭罪强吧。

  刘振东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有些亏欠迟早要还上的,从那以后,家里人在也没联系过他。

  村里也没饭店,更没有外卖,最近的饭店还在乡镇上,刘振东的吃饭问题,也只能拜托给老村长。

  村委会的桌子上已经放着一双碗筷,三个大白馒头,一大碗烩菜,里面只有土豆、白菜、豆腐,还有零星的几个肉丁。

  若是放在一个多月前,刘振东是万万吃不下,此刻端起碗筷风卷残云般吃干净!

  “合同的问题必须加快了,要不然这么闹腾下去不是个事儿。”刘振东看了看墙上的时间,他雇了村里的几个婶婶帮忙张罗事情,眼看到点了,人还没到。

  几分钟后,四五个裹着头巾的姨姨走了进来,朝着刘振东问道;“今天啥活儿啊?”

  “今天就是搞合作社的问题,让大家把合同签了,去了要跟人家说清楚,加入合作社,不是把土地卖了,而是整体规划,像是打井啊,未来统一规划水渠、或者是欣赏性的景观等。”刘振东拿起一份合同说道:“这里面都有写,未来种植果园、开发民宿、修整房屋这些,只要加入合作社,这些都是免费的。”

  其中一个姨姨翻看了一下,说道:“免费给人们盖房?这得多少钱啊?”

  “不是的,修缮房子,是用来整体规划村子的,它算是合作社的一部分,加入进来,就有,不加入就没有,跟大家说清楚了。”刘振东解释道。

  “好的!”

  装着一大堆合同,刘振东陪着他们,挨家挨户的签合同,这些东西必须尽快搞定,而且刘振东最近看了一下村子周围,村子西半坡的位置,有三千多亩荒地可以当做商业用地来开发。

  想要在村子里大兴土木是不太可能了,稍微动几家房子,要付出的成本就不小,更何况建设起来后,对外进行宣传都需要资金。

  几个姨姨一人负责一条巷子,刘振东本来想避开豆干叔家,可是一想,自己终究是要面对的,第一个去了他家。

  豆干叔算是村里比较富裕的,只有豆芽一个闺女,家里还有拖拉机等机器,生活压力并不算很大。

  院子红大门还是跟十几年前一样,只不过风吹雨打的掉了很多颜色,刘振东打开院门,里面的狗瞬间听见动静,跑出来就是一阵狂吠。

  “谁啊?”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走了出来,手里端着饭碗问道。

  “我,刘神童!”刘振东站在院子门口说道:“二姐,一家子吃饭呢啊?我现在进去方便不?”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