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充值、订阅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客服帮助您解决。客服QQ。

正文 第十二章 史记

作者:唐家康少|发布时间:2024-12-26 22:51|字数:2010

  夜色渐深。

  乾清宫内。

  朱元璋独自一人坐在书案前,手中的日记已经被翻得起了毛边。

  他眉头紧锁,目光在史记记载四个字上反复摩挲,仿佛要将这几个字刻进脑海里。

  “史记。”

  他低声呢喃,这本日记里多次提到了史记,但每一次都语焉不详,从未详细说明其具体内容。

  这让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

  他所熟知的《史记》乃是太史公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可皇儿日记中所说的史记,似乎与他所知的并非同一本书。

  “难道这世上还有朕不知道的《史记》?”

  朱元璋的食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个想法让他感到一丝不安。

  一种未知的、无法掌控的力量似乎正在暗中涌动。

  他霍然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却又一一被他否定。

  “来人!”

  朱元璋突然停下脚步,沉声喝道。

  “皇上有何吩咐?”

  一名贴身太监应声而入,躬身候命。

  “去,把翰林院的学士们给朕召来!”

  朱元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遵旨!”

  太监领命而去,脚步匆匆。

  不多时几位翰林院的学士便战战兢兢地走进了乾清宫。

  他们都是饱学之士,平日里负责编纂典籍、起草诏书,对各种史书典籍可谓是了如指掌。

  “参见皇上!”

  学士们跪倒在地,齐声说道。

  “都起来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

  “朕问你们,你们可曾听说过其他的《史记》?”

  朱元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学士们闻言一脸茫然。

  他们互相看了看似乎都在确认自己是否听错了。

  “皇上,臣等只知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不知还有其他的《史记》。”

  为首的一位老学士拱手说道,语气中充满了疑惑。

  “是啊皇上这《史记》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岂会有其他版本?”

  另一位学士也附和道。

  朱元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看着眼前这些满腹经纶的学士们,心中充满了失望。

  看来他们也不知道这神秘的“史记”究竟是什么来历。

  “你们都下去吧。”

  朱元璋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

  学士们如释重负,连忙躬身退下。

  乾清宫内再次陷入了沉寂。

  朱元璋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困惑。

  这个“史记”究竟是什么来历?

  皇儿又是从何处得知的?

  难道他真的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这个想法让朱元璋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

  如果皇儿真的能够预知未来,那岂不是意味着他的力量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这种未知的力量让他感到不安,甚至有些害怕。

  “不行,朕必须查清楚!”

  他转身回到书案前,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写下了几个大字: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毛骧是朱元璋一手提拔起来的锦衣卫指挥使,也是他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锦衣卫是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

  负责侦查、逮捕、审问等秘密任务,只对皇帝一人负责。

  “来人传毛骧!”

  朱元璋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不久之后一个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身影出现在了乾清宫内。

  他身材魁梧面容冷峻,正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臣毛骧,参见皇上!”

  毛骧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起来吧。”

  朱元璋走到毛骧面前,将手中的纸条递给他。

  “朕要你暗中调查一件事。”

  毛骧接过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史记二字。

  他心中一凛,这必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皇上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查明真相!”

  毛骧沉声说道。

  “记住此事必须秘密进行,不得走漏半点风声!”

  朱元璋叮嘱道。

  “臣明白!”

  毛骧领命而去,身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毛骧离开后朱元璋独自一人站在乾清宫内,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史记的谜团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寝食难安。

  他开始怀疑皇子是否真的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这种想法让他感到恐惧,因为这意味着皇子的力量远超他的想象。

  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皇儿啊皇儿,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朱元璋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叹息。

  他决定暂时搁置对史记的调查,将注意力转移到朱标身上。

  毕竟朱标的身体状况才是他现在最关心的事情。

  他开始更加关注朱标的健康状况,并暗中安排御医为其诊治。

  “来人传御医!”

  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响起。

  “遵旨!”

  御医很快便来到了乾清宫为朱标诊治。

  朱元璋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心中充满了担忧。

  “皇上太子殿下身体并无大碍,只是有些体虚,需要好好调养。”

  御医诊治完毕后,向朱元璋禀报道。

  朱元璋闻言稍稍松了一口气。

  但一想到皇子日记中关于朱标37岁去世的预言,他的心又再次悬了起来。

  “你们务必要尽心尽力,确保太子身体安康!”

  朱元璋叮嘱道。

  “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御医们齐声说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夜已深。

  乾清宫内静得只能听见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朱元璋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闭目沉思。

  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皇子日记中的内容,以及朱标那张略显苍白的脸庞。

  “标儿啊标儿,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朱元璋在心中默默祈祷着。

  朱标是他最寄予厚望的儿子,也是他心中最理想的接班人。

  如果朱标真的在37岁时去世,那大明的未来将会怎样?

  他不敢想象。

  史记的谜团,朱标的身体。

  这两件事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朱元璋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和无力,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