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朱桢点了点头,起身告辞:“娘,您也早点休息。”
“好。”
马皇后目送着朱桢离开,眼中充满了慈爱。
朱桢走在回宫的路上,心中却在思考着自己的婚事。
他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再拖了,他必须尽快找到自己心仪的女子,然后向朱元璋提出赐婚。
可是,他心仪的女子又在哪里呢?
朱桢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女子的身影,但却没有一个能让他心动。
突然一个身影闯入了他的脑海。
那是一个身着白衣的女子她站在湖边,微风吹拂着她的长发,让她看起来宛如仙子一般。
是她!
朱桢心中一动,想起了那个在湖边偶遇的女子。
虽然他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她的身份,但她的身影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或许,她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
朱桢喃喃自语道,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他决定,明天就出宫,去寻找那个女子。
他相信只要他有心一定能够找到她。
想到这里朱桢的脚步变得轻快起来。
他抬头望去只见一轮明月高悬在夜空中,洒下皎洁的月光。
月光照在他的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沿着长长的宫道,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寝宫,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朱桢的寝宫内,为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银辉。
他独自一人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一支狼毫笔,却迟迟没有落笔。
今夜的朱桢心绪烦乱。
与马皇后的谈话,让他心底的焦虑如同野草般疯长。
他想起了自己那本厚厚的日记,里面记录着他穿越以来的点点滴滴,更隐藏着他内心深处最大的秘密——对未来的预知,以及那份难以启齿的野心。
“呼。”
朱桢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眼神中闪过一丝疲惫。
这几日朱元璋翻阅他日记的事情,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寝食难安。
他并非没有想过直接销毁日记,但一想到那是自己穿越以来唯一的“纪念”,他又有些舍不得。
更何况,日记中还记录着许多对未来有用的信息,比如那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军事理念。
销毁了未免太过可惜。
可是如果不销毁,一旦朱元璋看到日记中关于自己未来会“造反”的内容,那后果……朱桢不敢想象。
他甚至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把那些大逆不道的内容写进日记里?
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
“唉,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朱桢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他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脑海中飞快地思考着对策。
突然他停下了脚步眼睛一亮。
“有了!”
朱桢一拍脑门,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快步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开始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写写画画。
他打算制作一份假的日记,将那些敏感的内容全部替换掉,只留下一些无关紧要的日常琐事和一些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这样一来既可以保住日记,又可以避免引起朱元璋的怀疑。
说干就干朱桢立刻行动起来。
他先是仔细回忆了日记中的内容,将那些可能会引起麻烦的部分一一筛选出来,然后开始绞尽脑汁地编造新的内容。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又要避免露出破绽,还要符合自己一贯的“人设”,简直比写一本新日记还要难。
朱桢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又停下来沉思。
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朱桢偶尔的叹息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月亮已经升到了中天,将清冷的光辉洒向大地。
朱桢却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改了又改,直到东方泛起了鱼肚白他才终于完成了这份“赝品”。
看着桌上那本崭新的日记,朱桢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接下来,就是想办法把这本日记换回去了。”
朱桢喃喃自语道,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他小心翼翼地将新日记收好,然后起身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清晨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让人感到格外舒适。
朱桢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他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他必须尽快将日记换回来,否则一旦朱元璋继续阅读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如何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这个任务呢?
朱桢再次陷入了沉思。
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朱元璋的寝宫附近。
此时朱元璋应该已经上朝去了,寝宫里应该只有几个值守的太监和宫女。
“或许,可以趁这个机会。”
朱桢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他决定冒险一试,利用自己皇子的身份进入朱元璋的寝宫,将日记偷梁换柱。
想到这里朱桢不再犹豫,他整了整衣衫迈步向朱元璋的寝宫走去。
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眼神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站住!
六殿下,您不能进去!”
刚走到寝宫门口,朱桢就被守门的太监拦住了。
“大胆!
本王要进去,还需要你们的允许吗?”
朱桢佯装恼怒厉声呵斥道。
他故意提高了音量,希望能够引起寝宫内其他人的注意。
“奴才不敢,只是皇上有令,任何人不得擅闯寝宫。”
太监低着头,战战兢兢地回答道。
“哼,父皇的命令本王自然知道,但本王有要事禀报,岂能耽搁?”
朱桢继续施压语气愈发严厉。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寝宫内传来:“让他进来吧。”
朱桢心中一喜,是福安的声音!
福安是朱元璋身边的贴身太监,也是他的心腹之一。
有他在事情就好办多了。
“是,福公公。”
守门的太监听到福安的声音,立刻让开了道路。
朱桢昂首挺胸地走进了寝宫,只见福安正站在门口,笑眯眯地看着他。
“殿下,您怎么来了?”
福安问道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
“福安,我来找父皇有点事,这是我新研究的一种农具图纸,想让父皇过目。”
朱桢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卷图纸,递给了福安。
福安接过图纸,打开看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殿下有心了。
皇上现在正在上朝,您先在这里稍等片刻,等皇上回来,咱家立刻为您禀报。”
“好,那我就在这里等父皇。”
朱桢说着,便在房间里四处打量起来。
他的目光在书桌上停留了片刻,那里正是他放置日记的地方。
“殿下,您请喝茶。”
一个宫女端着一杯茶走了过来,恭敬地说道。
“嗯。”
朱桢接过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然后开始与福安闲聊起来。
他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一直在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寻找着下手的机会。
时间一点点过去,朱桢的心也越来越焦急。
他不知道朱元璋什么时候会回来,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拖延多久。
“福安,父皇平时都喜欢看些什么书啊?”
朱桢突然问道将话题引到了日记上。
“皇上日理万机,平时看的书可多了,有经史子集,也有兵法谋略。”
福安回答道,并没有察觉到朱桢的异样。
“哦,那父皇最近在看什么书?”
朱桢继续追问道,眼神紧紧地盯着福安。
“这个咱家就不清楚了。”
福安摇了摇头:“皇上的心思,岂是我们这些做奴才的能够揣测的?”
朱桢闻言心中一阵失望。
看来想要从福安这里打探到消息是不可能了。
他必须另想办法,尽快将日记换回来。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朱桢心中一惊,难道是朱元璋回来了?
他连忙起身,向门口望去。
只见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跪倒在地大声喊道:“皇上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