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清楚宗室人口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大明朝的江山,恐怕真的会毁在这些宗室的手中。
“李相你说,陛下这次是不是真的生气了?”
刘伯温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安。
李善长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何止是生气,简直是雷霆震怒啊!”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咱们这位陛下,平时虽然严厉,但对自己的子孙,还是非常疼爱的。
这次竟然下此狠手,可见他是真的被逼急了。”
“是啊,宗室人口的问题再不解决,恐怕真的要出大事了。”
刘伯温说道:“可是这个问题,又岂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不管多难都必须解决!”
李善长斩钉截铁地说道:“否则我大明朝的江山危矣!”
两人沉默了,他们都清楚,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但是他们也清楚,这件事情的复杂性。
宗室人口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走吧,咱们也回去好好想想办法。”
李善长说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陛下失望。”
刘伯温点了点头,两人并肩走出了御书房。
他们的背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落寞。
御书房内一片狼藉。
几名太监正在收拾着散落在地上的奏折和文书,他们的动作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朱元璋的怒气,让人感到压抑和窒息。
“你说,陛下这次怎么发这么大的火?”
一个小太监低声问道。
“谁晓得呢,估计是为了宗室的事情吧。”
另一个太监回答道。
“宗室的事情?
那不是好事吗?
人丁兴旺皇室才能更加稳固啊。”
小太监有些不解。
“你懂什么,人多了嘴也就多了,要吃饭穿衣住房,要娶妻生子,这些都要钱啊!”
年长的太监解释道:“咱们大明朝的财政,本来就不宽裕,再这么下去,迟早要被这些宗室吃空!”
“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大明朝吃垮?”
小太监问道。
“这可不是咱们这些当下人的能操心的事。”
年长的太监摇了摇头:“咱们还是管好自己的事吧别乱说话,小心祸从口出。”
小太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继续埋头干活。
他们的对话被一阵风吹散,消失在了空旷的御书房内。
朱元璋独自一人回到了寝宫,他坐在床上,久久不能平静。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刚才在御书房发生的一幕幕。
朱棣的惨叫声,李善长和刘伯温的沉默,还有朱标那担忧的眼神,都让他感到一阵阵的心烦意乱。
“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他喃喃自语道:“咱是不是对棣儿太狠了?”
他想起朱棣小时候,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奶声奶气地叫着父皇的样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柔情。
可是一想到宗室人口的问题,他的心又硬了起来。
“咱没有错!”
他猛地一拍床沿:“咱是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为了朱家的子孙后代,才不得不这么做的!”
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
“孩子们,你们现在可能不理解咱的苦心,但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的。”
他缓缓地躺了下来,闭上了眼睛。
可是他的脑海中,却像走马灯一样,不断闪现着各种画面。
他梦见大明朝的国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宗室们却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他梦见自己被一群宗室围攻,他们逼着他退位,逼着他把皇位让给他们。
他梦见大明朝的江山,在他死后不久,就分崩离析,战火纷飞……
“不能这样!”
他猛地睁开眼睛坐了起来。
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咱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咱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宗室人口的问题!”
他披上衣服走出了寝宫。
门外的太监看到他出来,连忙迎了上去:“陛下,您这是要去哪儿?”
“去御书房!”
他头也不回地说道。
“陛下现在已经很晚了,您该休息了。”
太监劝道。
“咱睡不着!”
他加快了脚步:“去把李善长和刘伯温给咱叫来,咱要和他们商议一下,该如何解决宗室人口的问题。”
太监不敢再劝,连忙跑去传旨。
朱元璋来到了御书房,他坐在龙椅上,闭目沉思。
他在想,该如何才能既解决宗室人口的问题,又不引起宗室的反对。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他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不一会儿,李善长和刘伯温来到了御书房。
“臣等参见陛下。”
两人躬身行礼。
“免礼。”
他缓缓地睁开眼睛:“这么晚了把你们叫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你们商议。”
“陛下请讲。”
李善长说道。
“关于宗室人口的问题,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他问道。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摇了摇头。
“陛下臣等愚钝,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李善长说道。
“是啊陛下,这件事情实在是太难了。”
刘伯温说道:“既要削减宗室的俸禄,又要安抚他们的情绪,还要保证朝廷的稳定,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可能完成也要完成!”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这件事情关系到大明朝的国运,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
“可是陛下,如果我们强行削减宗室的俸禄,恐怕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会激起民变啊!”
李善长担忧地说道。
“民变?
他们敢!”
他冷哼一声:“咱就不信了,他们还敢造反不成?”
“陛下话虽如此,但我们还是要小心为上啊!”
刘伯温劝道:“毕竟,他们都是皇亲国戚,如果真的闹起来,对朝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那你们说该怎么办?”
他问道:“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大明朝吃垮?”
“陛下,臣倒是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刘伯温突然说道。
“哦?
说来听听。”
他眼睛一亮。
“陛下我们可以效仿汉朝的推恩令,将宗室的封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孙。”
刘伯温说道:“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宗室的俸禄支出,又可以避免土地兼并,还可以安抚他们的情绪,可谓是一举三得。”
“推恩令?”
他沉吟了一下:“这倒是个办法,不过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陛下,这件事情,还需要从长计议。”
李善长说道:“我们可以先制定一个初步的方案,然后再慢慢修改完善。”
“嗯,也好。”
他点了点头:“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去办了,一定要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
“臣等遵旨。”
两人躬身领命。
“好了你们先回去吧,咱再想想。”
他挥了挥手。
两人退出了御书房各自回府。
朱元璋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心中依旧烦躁不安。
他清楚推恩令虽然是一个好办法,但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加剧宗室内部的矛盾,甚至引发更大的动乱。
“看来,这件事情,还真是不好办啊!”
他叹了口气:“不过,再难也要办!
咱就不信了咱还治不了这些不肖子孙!”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暗暗发誓:“咱一定要解决宗室人口的问题,让大明朝的江山,千秋万代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