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充值、订阅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客服帮助您解决。客服QQ。

正文 第三十四章 静待风起

作者:随风1|发布时间:2025-02-10 23:20|字数:2000

  趁着这次给徐人杰报仇的名义,自己倒是正好能出一出心里的恶气。

  “但我们不能太急了。”

  徐万钧敲了敲桌案,沉声开口说道:“北疆那边需要再施加压力,让他们在万国朝俸上做出更大的动作。”

  “我已经安排人在朝中散布消息,让那些对徐逸辰不满的官员推波助澜。”

  “待到百国朝俸之时,朝中风向自然会改变。”

  徐鸿文点了点头,信誓旦旦的开口说道。

  徐万钧闻言神色中流露出几分满意,随即看向徐鸿文,眯眼道:“至于徐逸辰……”

  “你觉得,他现在察觉的到吗?”

  徐鸿文微微一笑,眸中闪过几分意味深长的神色:“感知到了又如何?”

  “他现在虽然是灰衣卫新晋的总旗,但就算查到了什么,又如何抗衡整个朝堂?”

  “更何况,父亲为您安排好了后手。”

  说到最后,徐鸿文的眼神中流露出几分不屑。

  就算徐逸辰风头正盛,那也只是皇帝短暂的赏识罢了。

  甚至就凭着姜武越那性子,指不定是随手立个活靶子让朝中各方势力去厮杀。

  到头来,徐逸辰也只是个斗争的牺牲品罢了。

  “很好。”

  “既然如此,那便静待风起吧。”

  …………

  …………

  随着百国朝俸的越来越近,整个京城都弥漫着一股热闹与紧张氛围。

  街头巷尾,酒肆茶馆,民众议论纷纷,就凭着平日里走在路上看见多出来的那些个外邦人都值得让他们多说道两句。

  然而而真正的风暴,却在那些贵胄世家中悄然酝酿。

  今年的百国朝俸不似往年,除例行的贡品呈献外,皇帝更是临时设下六部比试,令文武百官和各地使臣皆为之侧目。

  六部比试,即诗文、兵法、算学、机关术、乐律、武艺。

  这不仅是对大盛士子的一次考验,更是世家、皇族、寒门乃至于和外邦之间的较量。

  各大世家无不摩拳擦掌,纷纷组织家族中优秀的子弟参赛,力争在朝堂之上为家族争光。

  柱国公府自然也不例外,但徐人杰自重伤后闭门不出,已然成为京中笑谈。

  到最后自然是徐鸿文成为家族代表,代替徐家出战。

  随着比试名单的流出,除了那些世家子弟外,最令人意外的,就是徐逸辰的参赛。

  当这个消息传出时,整个京城都轰动了几分。

  那个柱国公府的“疯庶子”要下场比试?

  一个出身卑微的庶子,竟然敢与世家公子们同台竞争?

  有人冷笑等着看他如何出丑,也有人默默在心中猜测其中是否有深意。

  而世家贵族们,一个两个心中的小算盘更是打的啪啪响。

  这个“疯庶子”,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必然有所图谋!

  “此子锋芒太盛,若不早早解决掉,恐怕迟早会成为祸患。”

  “呵,他一个庶子能翻起什么风浪?”

  “不可大意,灰衣卫总旗的位置可不是随便来一个人就能坐的。”

  “我倒是想看看,这徐逸辰没有柱国公府在背后撑腰,最后能爬多高。”

  “…………”

  世家之间的比试,自然不可能只是单纯的打个你来我回。

  随着世家子弟纷纷报名,京中各大赌坊立刻嗅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前来组了赌局。

  谁能在六部比试中拔得头筹?

  最被看好的,自然是那些世家名门子弟,尤其是徐鸿文、兵部尚书之子赵牧原,以及翰林院大学士之子陆清源。

  当然,也有人把赌注压在徐逸辰身上。

  “疯庶子”这个名头虽然让人嘲笑,但不可否认,他在灰衣卫中势头正盛。

  不仅仅是外表狠辣,若论算计和心机,恐怕是世家子弟无人能及。

  “听说他连北疆都敢盯上,这次怕是要来真的。”

  “哈哈哈,他若是能胜,岂不是狠狠的打了那些世家子的脸?”

  “这不一定……说到底,他根本只是庶子,根基太浅了。”

  “咱们在这里干说也没用,还是拭目以待吧。”

  “…………”

  在京城诸人的议论纷纷中,很快便到了百国朝俸正式开启的日子。

  清晨,皇宫金銮殿前,钟鼓齐鸣,百官朝贺。

  浩浩荡荡的朝俸大典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各国的使臣身着华服,手持贡品,排队依次进入殿前。

  他们纷纷向姜武越行礼,献上各自带来的珍宝,以示臣服与敬意。

  北疆献上千里雪貂,表示修好之意。

  西域回纥引进上等琉璃,愿与大盛互通商贸。

  南越进贡沉百年香,象征双边交好。

  高昌进献千年珊瑚,祝愿大盛国祚永昌。

  而姜武越则是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时不时点头示意,现场气氛倒是融洽。

  礼官高声颂读各地贡品,殿外文武百官静静,场面庄严穆。

  随着献礼的完成,便是六部之战。

  百国朝俸的第一战,是诗文辩论。

  这是所有参赛者之中,才子们最期待的舞台,同时也是世家公子们争夺文名的最佳机会。

  然而,由于大盛文化底蕴的强盛,其他小国根本无法抗衡,诗文比试很快演变成了大盛学子们的表演赛。

  御前金殿之上,百官列席,群臣静立,来自各国的使臣亦端一旁,静观大盛士子间的文争。

  姜武越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微垂,仿佛是在观察场众人之中。

  只见礼部尚书立于大殿中央,高声宣布道:“今日之辩,以‘治国之本’为题!”

  “诸位才俊可各抒己见,论其治国之道。”

  随着礼部尚书话音的落下,立刻有世家子弟走出,开始阐明自己的想法。

  但真正吸引众人目光的,依然是被称为大盛第一才子的翰林院大学士之子——陆清源。

  陆清源站在大殿中央,神色自信,身姿挺拔,手持折扇,面带笑意,字字铿锵:“治国之本,在于仁政。”

  “自古以来,凡太平盛世,皆因君主仁厚,百官清廉,百姓安居乐业,民心归附,则国运长久。”

  “《孟子·梁惠王》有云:‘仁者无敌’。”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