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充值、订阅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客服帮助您解决。客服QQ。

正文 第四章 明实亡于洪武

作者:虎子|发布时间:2025-03-31 15:36|字数:2052

  啪!!

  这回不是戒尺声,而是韩辰重重拍在桌面上的手。

  “回答正确。”

  “因为无法改籍的原因,仅仅是盐价大跌,就能让无数底层盐户,走上了背井离乡的流民道路。”

  “这便是僵化的管理制度,管理最复杂多变的人。”

  朱雄英点了点头,显然是听进去了。

  可他很快,又提出新的质疑:“可韩师,他们成为流民又能说明什么呢?”

  “流民年年有,甚至每个王朝都有这种情况。”

  “学生愚钝,很难想到这能构成什么祸事。”

  诚如朱雄英所言,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有流民的出现。

  哪怕富庶如前宋,也逃不过这一定律。

  可有流民,就一定代表家国破败不堪吗?

  毕竟,天下百姓多如牛毛,哪家还不遭点天灾人祸呢?

  即便在完美无缺的国策,也做不到面面俱到不是?

  韩辰似乎洞穿了朱雄英的心思,他嘴角上扬,并没有急于回答。

  “刚才说的是盐户成为流民的事,那军户有没有成为流民的可能?”

  不等朱雄英思考回答,韩辰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答案显而易见。”

  “我朝军户,可分配的田地也就五十亩上下。抛开置办的军器、战甲、马匹、粮草等,军户能结余下来的钱粮并不多。”

  “战争一旦打响,军队开拔,朝廷就得另拨军饷行粮下来,供给军队。”

  “要是这时候军官上下沆瀣一气,吃空饷,甚至趁机发战争财,兼并底层军户的田地,那这些军户还有的活路吗?”

  “而没有了活路,他们的唯一选择又是什么?”

  “……”

  “流民!”这回说话的不是朱雄英,而是教室外的朱标。

  这位大明朝的太子爷,此刻,正一脸凝重。

  虽然,他也很不愿意承认,可按照韩辰的思路往下推,底层军户的唯一结局,就是被逼上绝路当流民。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就连一旁的朱元璋,也是微微皱了皱眉,似是意识到了什么。

  只是,碍于面子,他依旧是板着脸嘴硬。

  “一个乡野村夫,瞎指点什么国家大事。”

  “咱施行卫所屯田,为的是让军户们自给自足,无需朝廷另外调度开支。”

  “难道咱节约下来的饷钱,还不够赈济流民的吗?”

  “就这也能贻害万年,简直是胡言乱语!”

  就在老朱自顾自发着牢骚的时候,教室内,也接近了课堂的尾声。

  这回不等韩辰开口,朱雄英便抢着说道:“学生明白,相比起军户、盐户来讲,民户成为流民的可能性更大。”

  “民户主要以务农为主,田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

  “一旦碰上大灾之年,或者田地被不法勋贵兼并走了去,那他们只能出走他乡,最后沦落为流民。”

  韩辰欣慰的点了点头,看来这个朱英还是有认真听他课的。

  只有这样诚心求学的人,才配学习他的缚龙术。

  韩辰继续引导:

  “刚才你说,历朝历代皆有流民,这事不假。”

  “可因为僵化的户籍管理制度,而当上流民的又有多少?”

  “就拿前宋来说,百姓的田地一旦被兼并,他们还有多种选择,借钱从商,进城当小贩走卒,也可以做木雕,织席贩履做个手艺人。”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朱皇帝坐在那位置上,就没再真正为百姓着想过。”

  “严格的户籍世袭,将百姓的一切依靠都捆绑在了那虚无缥缈的职业上。”

  “他就没想过,那些流民都是在本籍混不下去的人,一旦脱籍那就是真正的流民,再无翻身的机会!”

  说到这儿,韩辰眯了眯眼,毫不避讳的揶揄道:“流民没有了出路,只会像山顶滚落的雪球一样,越聚越多,到最后被逼着起义造反。”

  “那么再回归我刚才所举的例子,盐户、匠户、军户、民户等等,都有成为流民的可能。”

  “也就是说,这批聚在一起的流民里面,有军户懂得带兵打仗,有匠户能够打造军械铁器,有商户精通筹算运作,也有盐户可垄断官府买卖,自行赚取巨额利润,甚至于还有医户可照看伤员。”

  “试问,这样一支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流民起义军,能否在有朝一日,推翻那早已腐朽不堪的大明王朝?!”

  唰!!

  韩辰话落的一瞬间,教室外的朱元璋父子,皆是受到了极为震撼的冲击一般,心神俱震,脸色煞白!

  反应最强烈的,当属朱元璋!

  他那张满是褶皱的老脸上,早已没了先前的不服气。

  取而代之的,是张嘴错愕,瞳孔止不住的猛缩!

  至于朱标,那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两位都是大明朝,掌握着实权的人,一点就通。

  自然明白韩辰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是什么。

  由僵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推导出流民的剧增,从而得到今后大明朝灭亡的原因!

  如此缜密的逻辑与思维,竟是出自一小小的书院山长之口!

  若不是亲眼所见,实难让人相信!

  这个韩辰到底是什么人?!

  而且,眼下的户籍管理制度,是朱元璋联合一众大臣商讨创建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始君愚昧,贻害万年这个说法,还真就没毛病!

  就在两人还在震撼之际。

  啪啪啪!

  教室内,韩辰的戒尺再次敲打在桌案上。

  课堂也快接近尾声了,按照惯例,该把一节课中,最重要的内容给呈现出来了。

  戒尺敲打桌案三下,就是提醒朱雄英要重视接下来的内容。

  朱雄英也是坐直了身子,开始认真对待。

  韩辰一脸俨然的目视着眼前这唯一的学生,开始说道:“所以,僵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也是洪武帝的其中一大败笔。”

  “再结合先前几堂课的分析来看,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朱雄英坐直了身子,出声问道:“难道不是‘始君愚昧,贻害万年’?”

  “不是,这还不够贴切。”说着,韩辰突然邪魅一笑:“无论从明朝的殉葬制度出发,亦或者是宗室供养制度来看,还是说刚才所讲的户籍管理制度,我们都不难从中得到一个结论。”

  “明实亡于洪武!”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