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喉咙剧烈滚动两下,直接无意识地清颤:“你当真有办法?”
若真能解决此事。
必会泽被九州,功垂青简。
李善长不由大笑两声。
“你这小儿,可真是满口荒唐。”
“官场之事,一环扣着一环,牵连甚广,信息闭塞,能知道眼前事已是不易,稍远些的地区想要彻底从根源拔除,绝无可能。”
白辰口口声声说自己可以解决此事。
李善长却觉得,或许白辰文采斐然,但官场之事可不是,随口说说就能行的。
或许在未来某一时刻。
白辰经历种种,积累足够多的经验,见识到了足够多的人心险恶,或许能够做到。
但现在……
李善长不由摇头轻笑:“不过是少年义气罢了。”
“要我说,你可莫要恃才傲物。”
白辰刚刚那句旷世奇词,已让李善长刮目相看。
此番劝诫,也是起了惜才之心。
不愿看到白辰因才高气盛,却目中无人,最终明珠蒙尘,泯灭于众人。
更何况,官场贪墨舞弊这事,乃是朱元璋等人的心头大患。
他们这些权臣乃至于朱元璋,为此事都急得夜不能寐。
绞尽脑汁都没有想到好办法。
白辰又怎么可能会有解决之计策。
听到李善长的这番言辞。
朱元璋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不由得摇头自嘲一笑。
难道真是年纪大了吗,竟被年轻人几句诗词唬住心神。
真认为他能够解决,自己都解决不了的事情。
“行了。”
朱元璋抬手制止众人的议论。
他望向白辰的目光中带有欣赏之意,连带着说话语气,都温和不少。
“汝的确身怀大才,也正因如此,做个区区驸马实在辱没了你。”
“既然汝有,效忠吾之心,还是入翰林院做编撰,也能了解朝廷之大事,或许未来有一日,真的能拿出解决舞弊之事的办法。”
说来说去,还是不相信白辰有此能力。
无奈的叹息声从白辰的口中传出。
在空旷的大殿当中不断回荡。
白辰心之言多必失的道理。
他们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听自己说这些话。
也是对有才之人的偏爱。
同样,他们都已经说到这份上,若自己再不答应,便是不知好歹。
但……
白辰上前一步目光坚定地拱手说道:“还请诸君再听我几言。”
在众人的凝视之下。
白辰定了定心神后,便握紧拳头朗声开口。
“如李丞相所言。”
“解决舞弊之政策,之所以难以推进,无外乎是消息闭塞之缘故。”
“又或者无法在偏远地区展开。”
“就算有心解决,官官相护,真正的消息,很难传入陛下耳中。”
“所以我认为想要彻底解决此事,就必须让各地都有只属于陛下的耳朵,眼睛。”
“他们在暗中监视着一切,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即快马加鞭,直面圣上。”
说到这里。
白辰偷偷观察他们脸上的表情。
却见朱元璋端坐于高台之上,虽面不改色,可目光凝重,微微侧耳认真倾听。
李善长也是微微点头:“你口中所述,我等又怎会想不到,但人心难测,那些所谓的耳朵和眼睛,就算刚开始忠心于陛下,可久而久之,难免会被酒色权力侵蚀。”
说得好听点,是被人拿捏心念。
说得难听点,在这朝堂之上,各部门权力互相交织,本来就一身专权之弊。
甚至那些心思歹毒之人都无需暗自渗透,稍微用点手段就可以掌控对方,让其没有胆子将实情,将奏折送到朱元璋面前。
“您说得对。”
白辰点头,下一秒却目光坚定地朝着朱元璋拱手,将声音提高不少:“陛下,古往今来,政令通达,乃治国之根本,然朝廷政令自中区下达这地方层层传递,或有延误错漏,亦有奸邪之徒,从中作梗而民情上达之路多有阻塞!”
说到此处,白辰顿了顿。
这是在场众人都知道的道理。
朱元璋亦是面色不善。
白辰这种人都知道的道理,他们又怎能不知。
他直接当着众人的面提起此事,无疑是把那层遮羞布狠狠地撕了下来。
别说是朱元璋。
就算是刘伯温都生出惭愧之情,更是暗自咬紧牙根。
这白辰还真是口不择言。
什么话都敢说。
这不就等于当着朱元璋的面说他治国不善,手底下的人都伸出蒙蔽之心。
还未等朱元璋发怒。
李善长率先呵斥:“放肆!你说的这些咱们怎能不知,我们日日耽精竭虑,无非是想要实施政策解决此事,哪需要你点明。”
“所以接下来的话才是最为重要的!”
“我认为想要解决此事,必须设立通政使司,可将天下奏章,四方陈情文书,皆汇聚于此,由专人日夜值守分类整理。”
“由第一时间呈于陛下御览,如此一来,陛下可知尽天下,掌控朝堂内外局势,使皇权可以更直接高效地贯彻,避免中间环节滋生腐败与期满,确保朝廷政令能够如臂指使啊!”
白辰在说这些的时候,语气阴扬顿挫。
仿佛已经看到了蒸蒸日上的大明未来。
连带着朱元璋都因为他的阐述,而感到振奋,双眸灼灼地看着白辰。
眼看着李善长还要说些什么。
才刚刚发出一音节,就被朱元璋抬手阻止,随后轻轻指向白辰:“让他继续说。”
这些事情其实朱元璋也考虑过。
就是还没有找到执行的办法。
见朱元璋对自己口中所述感兴趣,白辰就知道事情稳了。
他也放轻松很多,深深地呼出一口气之后才继续阐述。
“通政史司需独立于六部等机构之外,确认能够与各部门紧密关联。其负责接收审核百官奏章,对朝廷各部门官员的言行施政情况皆可形成监督。”
“一旦发现官员有不法行为,就可及时将相关奏章呈报于陛下,有助于陛下约束百官,防止权力滥用,又能使各部门之间互相制衡,维护朝廷政治生态的清明。”
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说辞,还不足够。
“另外还得制定详细的文书处理流程与规范,对各类奏章进行分类登记,编号,依其紧急程度,以及重要安排来呈递于陛下。”